中国古代有九种著名的盔甲。从商代的饕餮铠甲到清代的棉甲,看似越来越薄,但实际上防御程度却越来越强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虽然盔甲越来越薄,但是头盔的花纹却越来越多。
尤其是将军的头盔,在头盔的上方放置了一个枪头,下方还有红色的流苏点缀,看起来非常的霸气。所以这个枪头真的只是装饰品?还有其他用途吗?
在研究它的真正用途之前,不妨多说几个好笑的理论,其中最有趣的就是“避雷针”理论。
一些不了解古代武器装备的朋友曾指出,战盔上的枪头显然是一根“避雷针”,以防止在极端天气作战时被雷击中。他毕竟是将军,要是被雷劈死,那就完了。
确实,早在汉代,避雷针就已在中国使用。古老的建筑会被装饰成龙头的形状,龙头会吐出一条伸向天空的金属舌头来避雷。这在《史记》和国外的《中国新事》中都有提及。
但是人体是承受不了这种雷电作用的,所以雷电传入之后只有一个结果,那就是被砍死。
而且雷暴只在特定的季节出现,所以在战斗中完全可以避开。因此,“避雷针”一词似乎是多余的。
还有一种更可笑的说法是,它被用作炊具的支架。这种头盔如果给士兵使用的话,可能是用来做炊具的支架,但是说将军用战盔做支架就有点笑话了。
既然不是“避雷针”,也不是炊具的支架,那这个枪头有什么用呢?据史料记载,其作用大致可分为三种。
并且在战斗的时候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,让指挥官可以清楚的观察到下属将领的位置和战局。不然的话,在千军万马之中,要找到自己这个中将的位置,还真是麻烦。
当然,枪头不仅可以作为近身格斗的匕首使用,还可以与特定的武器组合成长武器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。
当然还有第三个用途,可以作为缓冲区。古人发现,如果有人从高空坠落,被大树接住,可能会活下来。
确实如此。行军或战斗时,经常会遇到落石等高空袭击。这时,坚硬无比的枪头可以有效抵御小型落石的攻击,大大提高了将军的生还几率。如果将领保住性命,战斗就可以继续进行,胜率也会大大提高。
以上三种是古代头盔上枪头的用途。或许你想不到,一个小小的枪头,竟有如此多的功能。
其实,古人也是出于无奈才研制出这种头盔的。没有人愿意打仗,但有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。但是想要打赢战争,就必须在装备上下功夫。起初,重点是盔甲。为此,古人创造了非常坚固的铠甲,其中一些铠甲的防御力很强,甚至被列入了九大铠甲的行列。
可以慢慢发现,对于将领来说,头部是最需要保护的部位.但是如果做成很重的头盔,人的脖子根本承受不住,太轻了也起不到保护的作用,尤其是遇到落石的时候,真的会砸死一个。
当然,所谓满员,也仅限于八旗全军。对于汉军来说,还是和以前一样,只是戴着普通的头盔。
时至今日,虽然这种头盔已经被淘汰,没有任何用处,但在漫长的战争历史中,头盔所发挥的作用和对历史进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同时,古人在军事装备上的智慧也为今人所敬仰。